当前位置:广州资讯网 -> 国内

“君品佳酿”邂逅“本味羊城”,美酒佳肴惹人醉——习酒·品酒师活动走进广州

发布时间:2024-04-28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786

“广南富庶天下闻,四时风气长如春”——一首《广州歌》道尽广州的繁华与富庶。被誉为“中国第一展”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(又称“广交会”)近期正在广州举行,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均在这里感受“千年商都”的魅力。与此同时,4月25日,习酒·品酒师活动也来到广州,“君品佳酿”与“本味羊城”相遇,共绘动人故事。

醉心酿酒香万家

匠心坚守酒香浓

千百年来,广州一直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经久不衰的贸易大港,唐宋乃至明清时期兴商业、创学派,长期的商业活动凝聚了一代代广州人艰苦创业的集体记忆。而今天,习酒君品文化传播员也为现场嘉宾讲述了一段习酒人醉心于酒、勇攀至臻的艰苦奋斗岁月。

故事的主人公罗叔的工作是把窖池里的粮坯发酵情况看管好:掀油布、做清扫、常保湿、防开裂。窖池一个就有数吨酒糟,罗叔要管理15个,管窖直接影响酒的产量和质量。制红泥是其中关键一步,水少了泥巴干太快会导致窖池酒分子挥发,水多了又会导致酒糟有泥味儿。虽然现在市场上有机器制红泥,但罗叔坚持用双手代替机器,靠31年的工作经验判断红泥水分。他总唠叨:“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每次红泥都不一样,机器又不会变通,那个水分咋可能调得好嘛,还不是得靠双手!”

这是习酒人匠心坚守的缩影,像罗叔这样的管窖工习酒就有273人,他们的坚定守护保障了习酒年生产基酒7万余吨的产量。罗叔常说:“做就要做好,做好本分、酿造好酒!”

这种做好本分的精神,正是习酒的务实精神。从1952年在黄金酿酒带选址建厂开始,哪怕是1994年习酒遭遇坎坷生产原料跟不上、工资发不起,习酒员工们背着米、面、背着铺盖也要坚持到岗。“爱我习酒,苦乐与共”这句话正是对习酒前辈们踏实酿酒、坚守岗位的描述。

务实是习酒的底色,同样也是广州的精神底色。改革开放时期的广州肩负起“试验田”“排头兵”的历史使命,“务实、实干”的底蕴深深根植于广州传承千年的商都基因里。习酒·品酒师活动来到广州,正如两位灵魂相似的人,互相吸引。

本味羊城返璞归真

酱酒本味顺天应时

几百年前,有“岭南三大家”之称的屈大均曾感叹说:“天下食货,粤东尽有之。粤东所有食货,天下未必尽有”,自此,“食在广州”广为流传。而粤菜最大的特色就是尊重食物的本味。本味就是“原味”,也称“自然之味”。

不过,虽人人都知道“食在广州”,殊不知有食必有酒,食酒往往相伴。一向爱吃的广东人琢磨出一套酒配菜的规律,比如吃顺德鱼生、白灼海鲜,中国白酒正好能还原出食物的本味。白酒中的酱香型白酒,更是带着有别于米香型粤酒的特有香气,走入广东人的饭局。美食是主角,美酒来增色,习酒配广东菜,渐成餐桌一景,就连家里做菜都放一点白酒调味。

习酒的特色也正是“本味”体现,凭借优渥的赤水河水质和传统技艺制造出来的酒,味道甘醇且无杂质,极大突出了酱酒的本味。习酒略显微黄的酒体,犹如温玉般令人陶醉。

酒中藏日月,饮酒见人生。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品鉴环节,由习酒品酒师讲解一杯优质酱酒的由来与品评方法,并分享如何通过调动眼、鼻、口等各种不同的感官来充分体验美酒、品鉴好酒。在勾调环节,嘉宾们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勾调作品,并用精美酒瓶包装,将自己勾调的专属佳酿带回家,留下一份珍贵而美好的“习酒·品酒师”回忆。

关于“习酒·品酒师”的回忆,还有来自习酒一线员工亲笔手写的家书。这些家书承载着每一位习酒人的真挚情感与辛勤付出,他们用自己的笔触,讲述着自己与习酒的点滴故事。嘉宾们在阅读家书的同时,亦体味着习酒的君品文化。

君品文化焕新机

品牌活动赋新能

文化,是一个企业和品牌软实力的核心所在,对于习酒而言,君品文化一直是习酒发展的支撑和动力。君品习酒,正是承载着君品文化的内核。如今,君品文化已经成为习酒鲜明的标识和品牌符号,习酒以君品文化和经销商、消费者进行深入沟通,产生心灵碰撞,也以文化赋能品牌营销,持续为品牌的发展提供驱动力。

通过习酒·品酒师这一系列活动的打造,习酒成功地与经销商们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,也向经销商们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,习酒将继续践行“无情不商、服务至上”的营销理念,加强基础建设,竭诚为经销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共同打造习酒牢固的市场基础,赋能习酒品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