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广州资讯网 -> 国内

成为年糕妈妈第10年,李丹阳不是爽文女主

发布时间:2024-05-14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301

一个十年如一日以宝妈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女性是什么样的?充满疲惫和抱怨,又或者显得格外从容?她把母职看得很重,还是把母职看得很轻?

1.jpg

李丹阳似乎都不是。

2014年起,李丹阳开设微信公众号“年糕妈妈”做母婴科普,到今天在各平台的总订阅用户数超过5000万,“年糕妈妈”是她更广为人知的名字。当她怀着第三个孩子,与「最人物」坐在一起时,如同棉花包住了石头,她很会照顾你的感受,时不时抛出金句,你能感受到她对于评价自我和袒露自我的熟稔,但她依然在真诚地表达。

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,她讲起过往。她的敏感、对人的体察,都是生命中拥有一个严厉父亲而落下的底色。一些细碎的瞬间和挣扎至今流淌在她身体里。我们了解到她更多的过去,产生与当下清晰的对照,看到了一个女性成为母亲后,如何打捞自己,生长出更多可能性。

今年李丹阳39岁,她身上缠绕着一个女性一生中要面对的诸多命题——原生家庭、生育、婚姻、事业,她在每个命题里跋涉,经历一次又一次对抗与共存。

1、“不够好”的李丹阳

“是的,我怀三胎了。”

3月中旬,李丹阳在社交平台宣布了自己怀第三胎的消息。在39岁的年纪孕育一个新生命,意味着更为严苛的身体管理。控糖是最基本的,发现自己吃多了,她会马上停下来,出去走一走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停下来,是她后天生发出的能力,“如果是以前我就跟自己耗上了,觉得自己又懒又胖。”

担心自己不够好,是她内心最底层的恐惧。这种恐惧可以追溯到李丹阳的少女时期:你不够仔细,你不够安静,不够漂亮,也不够聪明,总而言之,你不够好。

这样的评价,很大一部分来自父亲——一个曾经大面积烧伤后,又忍着剧痛,一次次撕扯伤口复健的男人。

2.jpg

(李丹阳和父亲)

李丹阳从小就明白父亲对自己的期望:小学毕业后,一家人旅游最重要的一站是浙江大学;放学后,父亲载她回家,路过一个工地,弓在自行车的背影发出告诫:造桥或者建房,打基础很重要。你现在正是人生打基础的时候,一定要努力学习;12岁那年,她的数学考了86分,班里有24个满分,骂声和试卷一起砸在身上,又掉在地上,她无比确定,自己承受不了父亲的失望。

“我小时候以为我爸只爱分数,根本不爱我。”在晦暗和困惑中,她来不及自怜,好像只有那条路可以走,拼命地自我证明,变成了别人家口中那个“学习从来不用家长操心”的好孩子。

父亲做事情目的性很强,大多数无关个人爱好。这一点也延续到李丹阳身上,她只做与高考有关的阅读,少女时期没看过漫画和言情小说。看的唯一算得上课外读物的散文,是因为有益于作文。

3.jpg

(少女时期的李丹阳)

过早地把这份“无用”从生命中剔除,造成的结果是,长大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在一些不具备很强目标感的时刻,李丹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。

那时候的她,习惯了在外部规定的框架里,去拿具体的成绩——考上浙江大学,顺从父亲报了临床医学专业,虽然她明明更喜欢新闻专业。在“社会时钟”里,恋爱、结婚、生子,并一度准备好了全职在家相夫教子,就这样岁月静好下去。

慢慢地,她有一种往回缩的感觉,生命中热烈的感觉消失了。她在丈夫和事业之间选择前者。当时丈夫林威在宝洁工作,需要在不同城市间迁移,她就找了一份工作方便跟着他迁移。每次去一个新城市,对林威来说都意味着一次晋升,对李丹阳来说,则是放弃职场上的积累和机会。

与此同时,同龄人在外企风生水起,对比交织出焦虑。林威在宝洁步步高升,建议李丹阳参加宝洁秋招,这个建议也刺痛了她,“你是不是嫌我工资低?”

4.jpg

(李丹阳和丈夫林威)

两人之间的落差在第一个孩子年糕出生后进一步被放大。那是2014年,林威再次晋升,买了人生第一辆名牌车,儿子的出生将他推向高处。而李丹阳则跌入低谷,分娩后激素水平瞬间跌落,身体的创痛、照顾新生儿的疲惫,忽视自己的感受的孤独迷茫,让她思绪如麻,甚至盯着林威的朋友圈,把给他点赞的女同事当成假想敌。

他们试图找到问题的解法,但两个错位的人互相挥拍,像是球打出去了,没有收回来,或者弹回来的是另外的球。

“人不够痛,是没办法叫醒的。”李丹阳说。

那一记痛击来自父亲。大儿子2个月时,父亲脑瘤复发。那段时间,她在医院对面的小旅馆里开了一间房,白天,母亲在里面帮忙带儿子,她在医院照顾父亲,儿子饿了,母亲就打电话叫她喂奶。宝宝白天只能一觉25分钟,夜间入睡总是困难重重。在婴儿的哭声中熬着,李丹阳感到,全部的全部,都朝着自己一个人来了。

5.jpg

(李丹阳的父亲抱着年糕)

一种特质在压抑中隐隐地显现。当时她正着手调整儿子的睡眠,能找到的现成内容要么不严谨要么操作性不够。这位临床医学硕士,拿出怀孕时买的《睡眠圣经》,做详细的读书笔记和实操方案。一天调一点,两周后,她终于把儿子的睡眠调到每天七点半就睡觉。

她把读书笔记发到当时加入的新生儿宝妈群里,收获了称赞。

对于中国的孕妈来说,育儿知识的获取,多年来经历计生培训、书籍和传统媒体、网文的变革。

但书籍的内容,常常侧重于理论,表述又书面化;而当时网上的一些内容,虽然通俗易懂,但是不确定知识点是否可靠。李丹阳利用自己的医学方面的专业训练,和从小喜欢的写作技能,平衡可靠性和可操作性,她在群里分享的母婴内容,让大家十分受用。

“她是天生的知识博主。”李丹阳的丈夫林威回忆。

群里的妈妈们说:你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公众号呢?

2014 年 7 月 31 日,“年糕妈妈”公众号发表的第一篇文章,就是《睡眠圣经的读书笔记》。

十年前的那一天,她成为一个母婴博主,第一次主动走入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,而成长的开始,也许就是放弃一条确定的道路。

2、成为合伙人的夫妻

开公众号时,李丹阳问过林威的意见。

他说:你好好干,一年后我来给你打工。

当时李丹阳把这当成一句戏言,林威后来坦言这里有鼓励但也有玩笑的成分。

也就在一年间,内容创业成了风口,李丹阳依靠睡眠系列和辅食系列打开了一片蓝海,商单和投资人不断找到她。

2015年,林威真的辞掉宝洁年薪80万的工作,和李丹阳一起创业。

6.jpg

       创业初期的李丹阳,自觉躲进老公林威的影子里

成为合伙人的夫妻中,妻子往往将自己定位于“共同所有人”、辅佐者和支持者,而不是创始人或董事长。大部分妻子都平静地接受了这样的定位,李丹阳起初也没有疑义。她习惯了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外部评价体系中,从前是父亲,后来是丈夫。

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是活在糕爸(林威)的阴影之下的,但并不是他把我罩住了,而是我自己躲进去的。”李丹阳说。

相比李丹阳,林威父母对他的期望值不高。在林威之前,母亲有过四个流产或夭折的孩子,父母就盼着他能健康长大,他的成长环境相对宽松,个性上也相对自由。在李丹阳人生的一些选择时刻,林威给出的建议起到关键作用。

早在李丹阳毕业择业时期,林威就点醒她:“你为什么觉得只能当医生呢?全世界的工作你都可以找啊。”一句话让李丹阳第一次跳出对父亲的顺从,但她并没有就此获得自由。某种意义上,崇拜权威,成为了她的舒适区。

“那是爱,是仰慕,也是逃避。”

创业刚开始那几年,林威负责整个公司的运作,李丹阳不怎么参加员工面试。

她不相信自己的判断。

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在创业时,很容易吞下自己,成全对方。她选择了一个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情境类比:就像拿着卷子找学霸对答案。表现在具体工作分配上就是,公司成立前几年,林威作为CEO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,李丹阳作为董事长,工作的侧重点在内容生产。

7.jpg

(李丹阳夫妻在公司全员会上)

       但即便李丹阳选择逃避,随着资本的注入、团队的壮大,“年糕妈妈”一路高歌猛进,个体在其中或主动或被动的蜕变几乎是一种必然。

彼时,她到一个商学院面试,面试官对她说:我希望我的女儿也能像你一样理性。

李丹阳愣住了。那是她第一次听到有人把“理性”用在自己身上。别人的视角像是一面镜子,让她得以重新审视自己。

2019年,她怀上了第二个孩子,同时拿到了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李丹阳回忆自己当时“冒充者综合症”还是很明显,也就是自我能力否定的倾向,认为自己运气好才获得了机会。但也是在这浓度极高的一年中,她在导师和二胎那里反复验证了自己的可贵,获得了一种笃定,一种对自我经验的确信。

“那时候我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,相信一家公司做起来是因为我的一些特质。虽然他(林威)帮了很多,但并不只是因为他能干,我是很重要的。”李丹阳说。

8.jpg

(2019年,二宝“发糕”出生)

在商学院的另一重发现,也成为拉升杠杆的砝码。同班同学里不乏夫妻创业者,一个现象是,很多夫妻创业者都分开了,相熟的同学甚至打趣李丹阳,问她什么时候离婚。心理学老师对她说:“夫妻关系和合伙人关系几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两种关系,放在一起,难上加难。”

就像是某种预言,不久后,两人的关系的确遭遇危机。导火索是两人在公司发展方向上的巨大分歧:李丹阳对“年糕妈妈”这个IP很坚定,确信要继续用内容驱动未来;而林威和投资人则看好教育业务,希望通过教育做大整个盘子乃至于上市。

他们曾经用驾驶一辆车拉着团队奔跑来形容两人的创业过程,那时李丹阳对林威说:“你要有个思想准备,我要回到驾驶室来了。”

9.jpg

(公司年会上,李丹阳作为创始人、董事长在演讲)

       2020年前后,面对“公司下一步该怎么走”的分岔路口,两人各有方向,一度僵持不下。李丹阳甚至提出拆分股权和资产。“我想过哪怕只有自己也要走下去”,临界点上的感受让她清醒地忠于自己,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在怎样的路上走着。

所幸他们从未放弃沟通,这次冲突因此成为解决问题的机会。林威选择让步,李丹阳至今还能复述他当时的话:“我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不同,但前提是我们的亲密关系不可分割,如果业务上的抉择不可调和,我可以退出。如果这家公司只能是一个人的,那是你的。”

从那之后,像是一艘船找到锚点,她不再困在死水里打转,她比以前更丰满:赢过,也不怕输,选定一条路,没有人可以评价自己,只要大着胆子往前走。

在短视频兴起之初,她就组建了一支小分队,克服出镜的不适感,从图文博主成功转型为短视频博主,她做过线下店、参演儿童剧《故宫里的大怪兽》……很多别人认为不靠谱的事情,她都愿意去尝试。“我人生前30年曾经在一个特别狭窄的世界,我已经错过了太多,没什么可失去的了。”

10.jpg

公益是李丹阳尝试的又一个领域,她发起的农村儿童绘本公益项目,6年时间,帮助89个农村幼儿园建立绘本点

3、5000万宝妈和她们丰沛的可能性

在年糕妈妈的公司里,书是很常见的元素,以“墙”为单位出现,有一部分码在编辑们的工位上,一眼望去,层层叠叠。一直以来,李丹阳推崇严谨的“论文式写作”,这个理念也贯穿到短视频创作中。

同样是依托扎实的知识库,“年糕妈妈”和AI的区别是什么?

“AI没有成为母亲的体感,也无法把其中的真实需求以用户理解的方式传递出去。”

678.png

       老二发糕和老大年糕性格截然不同,让李丹阳认识到,养育的作用可能没那么绝对

“乳头混淆”,一个很多新手妈妈都熟悉的名词。是指新生儿在吸吮母亲乳头之前先吸吮了奶瓶,或因各种原因频繁地给宝宝使用奶瓶喂养,致使宝宝不会吸吮或不愿吸吮母乳的现象。

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李丹阳的文章中是在2015年,但熟谙理论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,因为成为母亲是一种复杂的处境。

2019年时,有一次,李丹阳开会到很晚回家,错过了亲喂的时间,堵奶让她的胸部隐隐作痛,但也只能作罢。想着夜奶时,无论如何也要吸通,但孩子吃惯了奶瓶,享受过非常轻松吃到奶之后,就不愿意吃母乳了。

李丹阳把儿子搂在怀里,儿子吸了几口,就别过头去。那一刻,她觉得自己被孩子抛弃了。彼时她已经做了5年母婴博主,但当心理和生理的痛苦相叠时,她还是感受到了压力。

凭借这些带着切肤温度的体验,她常常自我反省,每个妈妈面临的困难都是真实而具体的。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《糕妈:今天,我要向这两位妈妈说声抱歉》。起因是两个妈妈在评论区提问:当妈后时间不够用怎么办?

11.png

(两位宝妈在“年糕妈妈”的账号下留言)

       文章中,李丹阳说:“一直以来,我都在和大家分享我的生活,比如我在创业的同时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、我还坚持学习和健身……我分享这些,是希望给妈妈们展示更多的可能性,给你们带来力量、勇气和方法,但我也想坦诚地说,只靠我自己是做不到的,我的整个家庭都在给我系统支持,如果忽略这些去谈我能做到什么,是不公平的。”

两个妈妈的提问对她来说是一个警醒。从此她在给建议时越来越谨慎,如果说成为母亲是一道考题,那李丹阳不认为它是一道有着标准答案的客观题。每个妈妈的家庭条件、职场环境、原生家庭不同,养育孩子的理念也不同,成为育儿博主十年后,李丹阳要在个体的标准里突围。一条已打通的路径是,在她的启发下,许多妈妈正在以更主动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人生。

唐远碧是李丹阳的个人工作室的负责人,有一个8岁的孩子。生育前她是互联网大厂的一颗螺丝钉,这个孩子是计划外的,他的到来让她一度感到自己在被命运推着走。“年糕妈妈”的分享,无论是干货还是情感,让她度过了成为母亲最初的慌乱和难堪。

生育混合最多的痛与爱,又回馈给她一种力量。唐远碧回忆,自己当时有一种强烈地要改变的欲望,“必须要变好,必须要回到正轨,决不能滑下去。”她选择离开大厂,加入当时还在初创时期的“年糕妈妈”,每天在留言里看到宝妈们类似的困惑,在想办法开导和帮助别人的同时,也找到自己的旷野。

12.jpg

(2023年年糕妈妈公司周年会,350人的团队中许多是宝妈)

       关于可能性的火花照亮了更远处的路。江西赣州的二胎妈妈慧香向李丹阳讲出自己的故事时,已经做了8年全职妈妈。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工作,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,妈妈们经历过的产后问题,几乎一样都没饶过她。在抑郁的边缘,慧香看到,李丹阳的微博推荐了谢莉尔·桑德伯格的《向前一步》,鼓励女性找到自己。她感到心头那点跃跃欲试的念头被点燃,她以新的眼光打量母职。

她在年糕妈妈App上听书,密密麻麻做了好几本笔记;抱着孩子健身,4个月从150斤减到110斤;又跟朋友借了5000元卖橙子,当年春节前3个月,卖掉2万斤。在她的故事里,有过规训和疲累,有看似寻常的困难,也有犹豫和胆怯。但向前一步,她便将自己置于一个摇摇晃晃的起点。

123.jpg

(抱着二宝贩橙子的慧香)

       起点其实就在脚下,李丹阳说:人可能真的是活好当下、活好当天就很好了,过去将来可能不是那么的“真实”。

今年,是她成为母亲的第十年,也是做育儿博主的第十年。

以前的她日程表上有半个小时空白都会难受,忙碌得像个高速旋转的乒乓球。现在的她真正确认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关注自我,拥抱可能性。

青春期的规训还是会不自觉地冒头,她有时还是会拼命,还是会恐惧自己不够好,但已经不再需要来自父亲的认可。

我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种轻盈,她不被某一种叙事束缚,就像她在大众视野中呈现的那样,不够完美,但足够真实,并不总是一往无前,也会有纠结的时刻。

1234.jpg

       在一些无力的时刻,李丹阳会通过健身找回一点对生活的掌控感

母亲节就要到了,希望李丹阳的故事,能给成为母亲的女性们一点信心和勇气,让人们相信,无论人生是旷野还是轨道,无论昨日立于何种境地,总是能找到向前的道路。